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9-10 08:51
本報評論員
每年的九月,空氣中都飄散著感念的芬芳。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如期而至,鮮花與祝福交織成溫暖的海洋。在這形式各異的致敬背后,我們還應靜心思考:慶祝教師節,究竟在慶祝什么?是單純對某個職業群體的禮節性致敬,還是對一種永恒價值的深切追尋?或許,答案遠比表象更加深邃——我們追尋的,是文明傳承中那束不滅的薪火,是民族延續中那份厚重的托付,是時代變遷中那種不變的崇高。
這首先是一種穿越千年的文明傳承之責。自古以來,中華文明便將教育置于至高地位。孔子周游列國,集私學之大成,倡導“有教無類”,將知識從貴族的殿堂引向民間。他的身影,穿越兩千多年的時光,依然詮釋著“萬世師表”的深刻內涵。韓愈在《師說》中鏗鏘有力地寫道:“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”,將教師的價值提升到傳承大道、培育人格的高度。正是無數默默無聞的教師,以文化為血脈,以知識為基因,守護著文明的火種,使之穿越動蕩與變遷,依然生生不息。當我們向教師致敬,實際上是在致敬這種文明接力的偉大傳承,是對中華文化連續性的最深切認同。
這更是一種塑造國家未來的根本力量。教育強則國家強,教師興則教育興。回首百年征程,從新文化運動高舉“德先生”“賽先生”的旗幟,到西南聯大在戰火中堅守“剛毅堅卓”的精神,教師們始終立于時代潮頭,以智慧啟迪民智,以人格塑造國格。張桂梅扎根貧困山區,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,她佝僂的身影撐起的是無數女孩的廣闊天空;黃大年放棄海外優渥待遇,將生命最后時光奉獻給祖國科研教育事業,他的諄諄教誨點燃的是科技強國的星星之火。這些閃亮的名字背后,是千千萬萬普通教師的集體肖像——他們用單薄的肩膀,扛起民族復興的基石;用平凡的堅守,鑄就國家進步的階梯。當我們向教師致敬,就是確認這種力量對于國家前途命運的不可或缺。
這也是一種超越功利的精神價值之光。在效率至上、物質豐裕的今天,教師職業所代表的精神高度顯得尤為珍貴。他們選擇與清貧相伴,與奉獻為伍,并非不知世俗利益之重要,而是因為心中有更崇高的追求。就像有人這樣說:“教師的光,不在聚光燈下,而在孩子眼中的星星里。”這種價值選擇,是對功利主義的溫柔反抗,是對精神家園的堅定守護。當社會被浮躁之氣所擾,教師書桌前的寧靜便成了一座燈塔;當短視行為屢見不鮮,教師耕耘未來的執著便成了一面旗幟。當我們向教師致敬,就是對這種超越性價值的集體宣誓,是對精神家園的深切呼喚。
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科技創新日新月異,社會變革波瀾壯闊。這樣的時代,賦予了教師前所未有的使命。他們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,更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、創新思維的激發者、健全人格的塑造者。今天的學生,將是明天世界的主人;今天的課堂,將決定未來社會的樣貌。當我們向教師致敬,既是感謝教師過去的奉獻,更是托付他們未來的責任——繼續以智慧之泉澆灌希望之花,以仁愛之心守護成長之路,培養出能夠面對未來挑戰的新一代。
今天,讓我們記得:教師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,更是一個民族對文明傳承的敬畏,對國家未來的投資,對精神價值的堅守,對希望之光的點燃。當然,尊師重教,不應止于節日的形式,而應融入日常的行動;不應流于表面的頌揚,而應化為實在的支持。唯有讓教師真正成為受尊敬、受愛護、受支持的社會中堅,文明的薪火才能越燃越旺,國家的未來才能越來越亮。
在這個屬于教師的節日里,讓我們不僅用語言,更用行動告訴他們:你們傳遞的文明之火,我們接住了;你們托起的明天之夢,我們實現了。這或許才是慶祝教師節最深刻的意義。